程纪念律师
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
13101202311576402
18055196136
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一号港汇恒隆广场一座36层
浮浮躁躁 热热闹闹 不如安心读书 静静思考
作者:程纪念
五一家里躺了一天,彻底放松,追了《伪装者》,看乱世中明家四姐弟荡气回肠的生命抉择和生死相依的亲情守望,体会当下我们的浮躁和坚守的艰难。
当有时间静下来,感觉除了维持生计,还需要给自己时间,让自己静下来,读好书,写好文。
再过一个月,辞职就整三年了。回头看,读的多是专业书和工具书,因为工作需要,所以这种学习都是非常功利的。有没有错?当然没有。可即使是专业书,阅读的数量也大大减少。以前基本每周读一本书,现在不及之间的四分之一。
还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,闲书、无用的书读的太少了。比如文学、哲学、经济学、历史等,基本没有时间看了。
如果只是陷入工作的奔忙里,无暇看这些无用的却是滋养心灵的书,短时间还可以靠以往的积累,长此以往,会干涸的。
灵魂需要好书滋养。
读好书,与跨越时空的作者走一段超越现实的文字之旅,静静地沉入书本,去感受作者和他们的时代,聆听他们的声音,体会他们的抉择,感受他们的挣扎,汲取力量,增长智慧。
这种感觉有好一阵子了,更强烈的是前阵子去苏州出差,顺道回了趟苏大。走在东区的跨河大桥上,今夕何夕,完全记不清当时的样子。问了一个同样返校的校友,才慢慢回忆起来。
校舍有些破落,有间男生宿舍的阳台就在桥边,似乎一伸手就能够到阳台上衣服。
顺着跨河大桥,自然而然地来到法学院。楼还是那幢楼,比20年前破旧了许多,教室的门已经斑斑驳驳。
去导师的办公区域找了半天,我老师的办公室门牌上已经换上了别人的名字,原院长艾永明老师的办公室还在,赶紧敲门,却久久没有回应。转念一想,他也快80岁了吧。
时光的记忆里,老师还是原来的样子。穿越时空隧道,不愿他们衰老,可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傻丫头了。脸上有了皱纹,头发开始斑白,老师们又怎能不改容颜。早已退休的他们怎么还可能日日来法学院上班。
怅然若失地走在法学院空荡荡的大厅里,墙上挂的还是20年前的古今中外法学精英们的画像和他们的名言。
大楼上最端庄耀眼的还是东吴法学的校训“养天地正气,法古今完人”——再看这几个大字,久久不能平静——在司法实务中摸爬滚打了20年,教过书,办过如许多的案件,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,校园和体制内外,时光流逝,庆幸还保有一身浩然正气。
现实里,未曾为了五斗米折腰,也未曾为了点点利益而丧失底线。
就像苏州的一个司机说的,你会处处碰壁的,还是要明哲保身,圆滑世故。
不是不懂,只是不愿。
深入社会,又与社会保持该有的距离。
可能又有人说,理想主义者稀疏的羽毛,在现实中没有扑棱的空间,你的棱角与世界格格不入。
刑事逼仄的辩护空间里,需要身正体端地抗争,需要打不弯的铮铮铁骨,需要一份坚强和勇敢。又庆幸,我找对了行业。虽然艰难,但是值得。
法学院的墙上,还有一副画: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。——古罗马 杰尔苏。
这又回到了“恶法非法”的千古争辩。
对司法人员而言,不管恶法还是善法,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,若需修改,可以提出修改意见,通过正常途径修法后,再执行。但是随着积极刑法的不断扩张,刑事司法过程中,“抬高一厘米”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官方数据,去年167万余人被判处刑罚,这个数字看似简单,却意味深长,这代表167万个家庭受此牵连,背后的数百万人可能成了社会的对立面。这还只是一年的数字,如果把这么多年累加起来计算,应该有数千万有犯罪记录的罪犯。细思极恐。
不同时期,是不是都只能机械地执法、司法?在权限范围内,适当地抬高一厘米,而不是正对脑门地执法、司法,让善良司法回归刑事诉讼全程,大概是更科学合理,也更适合社会需求的。
古圣先贤,文人墨客,给我们别样的思考。
苏州,是个值得慢慢体会的城市。
苏大法学院,适合一个老校友静静体会玩味的所在。